瑞士是全球最重要的大宗商品贸易中心之一。自2002年以来,该产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。2017年,大宗商品贸易产业的年营业额达到250亿瑞士法郎。瑞士大宗商品贸易产业的源头,可归溯至19世纪初的亨利·雀巢(Henri Nestlé)等先驱者们。
原材料贸易

瑞士的石油、金属、矿物和农产品的交易量均在全球名列前茅,瑞士也是领先世界的糖、棉花、油籽和谷物交易中心。瑞士大宗商品贸易产业的总就业人口约为三万五千人,该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3.8%。
瑞士共有大约550家大宗商品贸易商,其中大多数都位于日内瓦、楚格和卢加诺等地区。该产业内最大的企业有嘉能可(Glencore)、托克(Trafigura)、摩科瑞(Mercuria)、贡沃尔(Gunvor)和维多(Vitol)等。
从十九世纪初的先驱者们直至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飞速发展
瑞士的贸易传统发源于十九世纪上半叶。当时,亨利·雀巢(Henri Nestlé)、萨罗蒙·弗尔卡特(Salomon Volckart)和安德烈公司(André & Cie)等一批先驱者们,开创了大宗商品贸易的先河。“通用公证行”(Société Générale de Surveillance)从二十世纪初起,嘉吉(Cargill)和美铝(Alcoa)从大约1950年起,都开始在日内瓦开展业务活动,使日内瓦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心之一。优秀的人才、高级的生活质量、发达的金融体系,以及为大宗商品贸易行业提供的税负优惠政策,都进一步提高了瑞士作为大宗商品贸易中心的吸引力。
进入本世纪第一个十年之初,该产业取得了飞速的增长,其净收入从2002年的20亿瑞士法郎激增到了2017年的大约250亿瑞士法郎。
该产业有时也受到关于透明度、洗钱和人权等问题的批评,这是由于某些大宗商品来自政局不稳定的国家。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大宗商品贸易不受任何规定的约束。该产业的不同业务活动都受到形形色色的各种严苛规定的制约。此外,瑞士政府也支持在全球范围内对该产业的改革工作,并积极参与国际上的相关努力,以改善大宗商品的可持续生产,促进大宗商品的公平贸易。